在高温工业领域,评价一种耐火材料的优劣,绝不能仅仅看其耐火度,即它能抵抗多高的温度而不熔化。一个更具现实意义的指标是材料在高温和压力双重作用下的表现,这便是荷重软化温度(Refractoriness Under Load, RUL)所要衡量的核心性能。它揭示了材料在模拟实际工况时,其结构强度开始丧失的临界点,是预测和保障窑炉等热工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数据。
可以将其想象成一个负重前行的人,单纯的耐热性好比他能忍受多高的环境温度,而荷重软化性能则好比他在背负重物的同时,能在多高的温度下依然保持站立姿态、不发生垮塌。
一种耐火材料的荷重软化温度,本质上由其内部的微观世界所决定。化学矿物组成与显微结构是这一切的根源。
既然内在因素决定了性能上限,那么生产工艺就是实现并逼近这一上限的关键。通过精细的工艺控制,可以显著提升制品的荷重软化温度。
优化的核心思路在于构建一个更纯净、更稳定的高温承载结构。这包括:提高原料纯度,以减少低熔点杂质(如黏土砖中的Na2O,硅砖中的Al2O3,镁砖中的SiO2和CaO)的引入;通过优化配料,引入能与基质反应生成高熔点物相的成分,从而强化相间结合;调整颗粒级配并增大成型压力,以获得更高的生坯密度;最后,采用更高的烧成温度和更长的保温时间,促进材料充分烧结,使内部晶体发育更完善,形成坚固的锁扣结构。
对荷重软化温度的精确测定,是进行耐火材料性能检测与质量控制的基石。目前,国际上主要采用两种方法:示差—升温法和非示差—升温法。
国际标准(ISO 1893)与中国国标(GB/T 5989)均采用示差—升温法。其原理是在恒定的压力(致密制品为0.2 MPa,隔热制品为0.05 MPa)和规定的升温速率下,对一个圆柱形试样(直径50 mm,高50 mm)进行加热,并精确记录其高度随温度变化的过程。测试结果通常报告试样从膨胀最高点开始,发生0.5%、1.0%、2.0%及5.0%压缩变形时所对应的温度,分别记为T0.5、T1、T2和T5。这些数据点共同描绘了材料的软化行为曲线。
进行严谨的材料研发数据验证或质量比对时,必须确保所有数据都在统一的测试标准下获得。因为即便是同一种材料,在不同的负载压力或升温速率下,测得的荷重软化温度也会有显著差异。因此,脱离测试条件谈论数据是毫无意义的。
精工博研测试技术(河南)有限公司(原郑州三磨所国家磨料磨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),专业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,央企背景,可靠准确。欢迎沟通交流,电话19939716636
不同类型的耐火材料,其荷重变形行为千差万别,这直观地反映了它们不同的微观结构和使用特性。
图2-13 各种耐火材料的荷重变形曲线 1—高铝砖 (Al2O3 70%);2—硅砖;3—镁砖;4,6—黏土砖;5—半硅砖
从上图可以看出,硅砖(曲线2)在很高温度前几乎不发生收缩,但一旦达到某个临界点,结构会迅速破坏,这与其内部鳞石英、方石英的晶型转变和低熔点液相的突然增多有关。而高铝砖(曲线1)和黏土砖(曲线4,6)的软化区间则宽泛得多,变形过程相对平缓,这与它们内部玻璃相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的特性相符。
下表汇总了部分常见耐火制品在0.2 MPa载荷下的荷重变形温度数据,为材料选型和高温结构强度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表2-10 几种耐火制品的 0.2MPa 荷重变形温度 (°C)
砖 种 | 0.6%变形温度(TH) | 4%变形温度 | 40%变形温度(Tk) |
---|---|---|---|
硅砖 (耐火度1730°C) | 1650 | - | 1670 |
玻璃窑硅砖 | 1650~1680 | ||
半硅砖 (叶蜡石砖) | 约1490 | ||
一级黏土砖 (40% Al2O3) | 1400 | 1470 | 1600 |
三级黏土砖 | 1250 | 1320 | 1500 |
莫来石砖 (Al2O3 70%) | 1600 | 1660 | 1800 |
刚玉砖 (Al2O3 90%) | 1870 | 1900 | - |
镁 砖 | 1550 | - | 1580 |
高纯镁砖 | ≥1750 | ||
直接结合镁铬砖 | 1680 | ||
熔铸镁铬砖 | >1700 | ||
镁白云石砖 | >1700 (2%变形) | ||
镁橄榄石砖 | 1640~1680 (2%变形) | ||
石灰砖 | >1600 (2%变形) | ||
烧结刚玉砖 (Al2O3>98.5%) | >1700 | ||
熔铸刚玉砖 (Al2O3>93%) | >1750 | ||
刚玉再结合砖 (Al2O3>98%) | >1700 | ||
铝铬砖 | 1450 | ||
铝铬渣砖 | 1700~1730 |